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载体  / 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辽宁省生物基纤维材料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信息来源:辽宁省优纤科技(丹东)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21-03-12

基本信息

中心名称

辽宁省生物基纤维材料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依托单位

辽宁省优纤科技(丹东)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

辽宁省丹东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A-068号


网址

http://www.yxkjdd.com/


联系人

樊丽君


联系电话

13604159610


电子邮箱

139041596@qq.com


简介

本“中心”主要开展生物基聚酰胺新材料的相关研发工作。生物基聚酰胺56纤维是一种全新的聚合物材料,相关的聚合、纤维制备等技术尚需系统研究,本“中心”主要研发方向及内容如下:

1)生物基聚酰胺56聚合及功能化改性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2)生物基聚酰胺56聚合及功能化改性是主要技术关键点。

本“中心”拟通过连续聚合工艺研究和技术优化,包括聚合工艺参数研究、连续生产控制、分子量控制、凝胶问题的解决、生产线(国内万吨级纤维用聚合生产工艺及设备)建设、阻燃、杀菌、抗静电等改性技术的研发,通过万吨级连续聚酰胺56聚合反应装置的开发和产业化实施,实现生物基聚酰胺56切片的生产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本中心对外开放,接受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单位委托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试验和咨询等。并提供相关产品的质量检测。
     


所从事研究方向
      技术领域 

1、生物基聚酰胺56聚合及功能化改性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2、生物基聚酰胺56聚合及功能化改性是主要技术关键点


专家、技术人员团队情况(包括副高级以上的人员专业、擅长的领域及主要工作业绩)

1、郝新敏,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教授级高工,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科技委员会副主任。长期工作在科研一线,在纤维制造、功能纺织材料、生物基材料和防护服装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科研成果。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基金、863、科技支撑项目及军队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军队及省部级一等奖12项;获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4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6项,4项国际PCT专利,1项美国专利。主持制定国家标准4项,参编6项。发表论文120余篇;主编专著3部、参编专著4部。2004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2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被原总后勤部评为“科技新星”、“科技银星”,当选“中国人民解放军学科拔尖人才”,北京市“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全国纺织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化纤工业协会“杰出工程师”。2018年获第六届首都科技盛典-推动“北京创造”的十大科技人物称号。被聘为国家科技部项目评审专家、军队后勤装备采购评审专家、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复合材料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理事会理事等。
取得成果奖励:2014年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国际发明展览会奖金奖、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业委员会、纺织化纤产品开发中心优秀学术论文(CHF-2014-3-15-R02);2016年获北京发明协会、北京市职工技术协会“中国移动杯”暨第十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金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优秀奖,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抗菌产业分会2016年抗菌科学与技术论坛优秀论文;2017年获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业委员会、纺织化纤产品开发中心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优秀学术论文(CHF-2017-R-03-R03),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第二届中国创新挑战赛暨中关村首届科技军民融合专题赛一等奖;2018年获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业委员会、纺织化纤产品开发中心2018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优秀学术论文,“佰源杯”第四届(2018年)全国针织纬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201-210,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优秀奖。



2、樊丽君,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优纤科技(丹东)有限公司研发中心负责人。二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纺织品印染助剂及高分子合成研发第一线,从事以超分子技术、膜技术、纳米技术为依托的聚有机硅酮整理剂、无醛印花粘合剂、聚丙烯酸酯增稠剂、功能性涂层胶四大类纺织助剂产品的开发研究工作。累计获国家、省、市、纺织总会科技奖励20余项,在全国性论文会议、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7项并获得公示,已授权10项。樊丽君多次主持和参与行业重大技术攻关,主持了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圆满地完成了国家计委的“新型纺织印染助剂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建设;2003年主持完成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同时承担了“十五”攻关滚动项目。2005年,参与国家“863”计划“智能无水印染设备”的研发;2009年,参与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无水印染技术及智能设备”的产业化攻关。
2013年开始从事生物基尼龙的研究工作,2014年作为项目骨干参与全军后勤重大项目“生物基尼龙纤维生产技术研究项目”,2015年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生物基尼龙纤维关键技术、军需应用及产业化”项目至今。樊丽君及团队成员利用生物基戊二胺制品开展吨级规模的生物基PA56聚合、纺丝、纺织、印染等试验,对样品进行了相关性能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生物基PA56作为新的合成纤维材料,具有密度小、吸湿性好、强度高、耐磨好、柔软弹性好、阻燃及易染色等优良特性。同时发现PA56可制成长丝或短纤,但在合成改性、聚合工艺及添加剂、纺丝工艺及纺丝设备等方面还需大量的科研工作,尤其是PA56纺丝中温度敏感性强,热定型困难,热收缩率大,易变黄、易毛丝、纺丝制成率低,其合成及纺丝有待进一步研究。


3、王迎,2005年大连工业大学纺织工程专业任教;2008年晋升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作为主要研究成员,参与完成上海市、辽宁省科委、教育厅科研项目多项,获辽宁省自然科学成果(论文)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大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0篇,EI收录7篇,ISTP收录4篇。申请专利6项,已经授权3项。共培养研究生8名,毕业7名。2015年,获批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团队在大麻脱胶方面研究成果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教学方面,主讲博士研究生学位课1门;硕士研究生学位课1门;本科生学科基础课2门、实践教学环节3门;负责《纺纱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荣获第二届大连工业大学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校《新星杯》教学大赛理工组二等奖。


4、杜选,硕士,现任辽宁银珠化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优纤科技(丹东)有限公司董事。大连工业大学化纤专业本科毕业,美国罗斯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兼任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副会长、辽宁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辽宁省工商联副主席、中国国际商会营口分会副会长、营口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辽宁省劳动模范、辽宁省优秀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称号,营口市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曾获营口市优秀企业家、营口市创业先锋、营口市劳动模范、营口市“五一”劳动奖章。


5、路艳华,工学博士,198708-200111   任丹东东齐集团公司技术处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200112-200707    任辽东学院纺织与服装学院轻化工程系副教授
2007.8-2014.9    任辽东学院化学工程学院轻化工程系教授
2014.8-2014.9    任辽宁省功能纺织材料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辽东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
2014年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丝胶蛋白质再生纤维的设计制备》项目负责人;2016年承担省自然基金项目《智能纤维素纤维材料设计制备及性能调控》等项目负责人。
2016年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之光”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获辽宁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5年获丹东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丹东市自然科学学术带头人,2018年丹东市首批优秀专家。
近年来,发表SCI收录等研究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批发明专利6项。


6、程德红,理学博士

200309-200503任辽宁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助教
200809-201208  任辽东学院化学工程学院讲师
201209-至今  任辽东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
2015年承担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项目《离子液体金属配合物制备及纺织品功能整理应用》项目负责人。2011年承担辽宁省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离子液体作为功能助剂在纺织染整中的应用》项目负责人。
2015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才,2011年入选辽宁省高等院校杰出青年人才,2015年被评为丹东市自然学科带头人。科研方面,获省部级、市级奖励5项。作为主持人获丹东市发明专利奖(2017年度),作为主要完成人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度)、丹东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度)、二等奖(2016年度)。近5年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2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4项,发表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0余篇,单篇论文引用161次,他人引用总次数超过300次。申请发明专利3项,授权2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


7、康宏亮,博士,女,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长期开展聚合物的化学合成,以及高分子结构调控与物理性能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3项国家项目。共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6项。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丹东市科技创新发展服务中心  主办单位:丹东市科技创新发展服务中心   制作单位:辽宁龙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丹东市振兴区中心北路2号农业大楼6楼  联系电话:0415-2854356    邮编:118000    辽ICP备2021000248号-1 辽公安网备 21060202000075
声明:本网站为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公益性网站,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